7.11 對十二年級橫向連結的課程的簡要概述

  • 生物學
  • 地理學
  • 外國語言
  • 音樂
  • 英語(本國語)
  • 歷史
  • 社會學科
  • 化學
  • 工業技術課程/化工技術、電腦技術
  • 物理學
  • 藝術/繪畫和雕塑
  • 優律詩美
  • 數學/微積分、投影幾何
  • 實踐性課程
  • 班級戲劇
  • 個人專題研究
  • 對藝術與美學進行哲學思考

十八歲/十九歲的青少年孩子內心的疑問和十七歲青少年孩子的不盡相同。他們想要知道:身為人類的一份子,我該怎樣才能對社會、經濟、技術或政治方面的事務產生影響呢?我在這個世界上占據什麼位置?

十二年級的課程是將經過十二年的學校教育所發展出來的教學內容匯集在一起。它的目的是在總體的規律下將華德福教育中最重要的觀點、人類不斷發展變化的本質與人類在這個世界上的位置結合起來。

生物學課上,這些年來我們逐漸積累起來的所有知識和技能都融合在這門課程的概要說明中。在這個概述中,相對於無生物的自然科學知識來說,生物學佔有特殊的地位。在學校學習的最後一年通常有兩門生物學主(要)課程:高等植物的植物學課程和涵蓋了整個動物界的動物學課程,最後是以對人類的觀察作為結束。在孩子們從低年級部到高年級部的求學路途上,他們走過的道路是從自己所熟悉的人類開始,然後一步一步地走進大自然的各個生物界,甚至包括礦物界。在就讀高年級部的後期,孩子們所追隨的是一條截然相反的道路-從最原始的生命形式出發,經過大自然的各個生物界,最後到達人類。這使得“成長”這一概念能夠作為生命的主題進行探索。

地理學也提供了課程內容的綜合性概觀。孩子們即將步入長大成人的階段,他們很自然地把注意力轉向當前的世界形勢和自己的個人前途。他們想要換個角度來看待一些關於權利的問題,這些問題已經在早些時候涉及過了,包括那些在其他學科課程的範圍內出現的問題。這門課程的中心議題可以是人類文化的多元性、人類各種族、文化以及社會政治(socio-political)的現實情況。我們就是用這樣的方法讓七年級和八年級的主題進一步發展下去,只不過現在我們要引導孩子們去瞭解那些對這個世界的形成有重大影響的文化與精神力量。人們可以稱此為傳承這個世界的‘文化衣缽(cultural mantle)’。

與之相應的是,十二年級的學生應該掌握他們正在學習的外國語言在言談上和思想上所反映的獨特風格,也應該瞭解這些語言所表達的重要的“文化驅動力(cultural impulses)”,特別是透過閱讀原創性的文學作品。這可以促使孩子們從根本上和性質上去瞭解各種文化為世界歷史帶來的貢獻,因而也會導致他們對自己的文化和語言有更進一步的瞭解。

音樂課程的目標之一是要讓孩子們認識與理解二十世紀音樂的內在語言,並且對此進行描述。至於現代音樂,孩子們需要形成自己的判斷。我們這個時代音樂風格的多樣性反映了人類社會的現時狀況,就像許多不同的人格特質和文化潮流所表現出來的那樣。

英語課程讓孩子們有機會去體驗用英語書寫的現代文學的範本,還有世界文學的英文譯本。我們以文學如何體現不斷變化的個體意識和文化意識的特點作為探討的中心主題。我們可以採用世界文學經典作品,這些經典著作可作為我們這個時代人類的普遍經驗和個人/文化經驗的例證。

史代納的課程建議為歷史方面的學習提供了參考依據,這與他對於地理學所提出的建議是一致的。孩子們致力於從性質上去瞭解各種文化的內在結構和周期性的發展變化。這門課程探討的問題有:古希臘和羅馬(Greco-Roman)時代的特點是什麼?中世紀時期和現代時期有什麼不同呢?不同的歷史時期是如何確定的?我們能否在不同的地理區域內找到相同的文化發展階段,例如:遠東地區(Far East)與歐洲地區作一比較?在這門主(要)課程上,重要的是讓孩子們明白歷史事件是內在的演化過程的外在表現形式。 這門課程讓孩子們有意識地注意自己的觀點,同時也讓他們知道每一個人都能透過自己的善行或惡行來創造歷史。在瞭解人們如何影響自己所處的周圍環境的過程中,孩子們逐漸意識到個人的責任。十二年級的歷史教學,輔之以社會學,正經歷著觀點上的轉變。在最初的幾年,歷史學的教學結構一直是按照時間的先後順序來安排的。現在我們會對時間跨度較長的不同的觀點、歷程和主題進行探討。這種觀點上的轉變讓孩子們對歷史作為一門科學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有了一定的瞭解。 社會學科現在應該採用一種不只是理論性的方法來帶領孩子們進入政治教育領域。考慮到現今青少年孩子普遍對政治界失去信任,強調喚起孩子們對政治活動的熱忱的必要性是很重要的。這門課程的出發點可以是小組合作一起處理各種各樣的問題(例如:高等法院的案例、工資集體協商、向議會提出法案等),也可以是參觀政治機構的短程遊覽,如果可能的話,讓孩子們有機會與政界人物談論他們的工作與理想。課程中所用教材包括從法國大革命(French Revolution)開始一直到二十世紀末期國家、法律和經濟等方面的發展狀況。舉個例子來說,我們可以探討公民權與人權的發展過程。另外,也針對東西方(East-West)和南北方(North-South)之間的矛盾衝突進行了比較分析。透過舉例說明以便更深入地探討這些問題,孩子們瞭解到人類文明和文化的全貌。(這些探討也可以採取從九年級的時候就已經開始的專科課程(specialist lessons)的形式,這是主(要)課程結構以外的課程)。

透過引入化學過程各種不同的模式,並加以討論,我們試圖把化學主(要)課程從傳統的分析性方法引往更注重化學過程的方式上,其中形態的變化過程是很重要的,舉例來說,從現象上和性質上探討不同種類的蛋白質。除了可以測量的數量關係之外,孩子們也學習去觀察和瞭解性質上的特點。生物化學尤其重要,也讓我們有機會將化學描述為能夠治癒人類而不是破壞環境的學科。 工業技術課程可以從化學課上所獲得的知識繼續延伸下去,重點則是放在化學工藝(亦譯:化學生產技術)(chemical technology)上,也可以進一步闡述孩子們從十一年級就開始接觸的電腦技術。就前者而言,其中一個例子就是對於塑膠製品、其生產過程以及在工業中的應用情況的探討,或者是關於各種污染問題、廢棄物的清理與循環再利用等的實驗工作。如果在十二年級的時候我們安排了工業方面的一段實踐性的課程,接下來的課程可能就是有關工作場所的健康問題的討論。從這方面來看,我們可以對這些新技術進行觀察評估,並且測試它們的效率。如果課程的重點是電腦技術,那麼孩子們編寫的電腦程式就必須在工業環境中可以使用。這樣可使他們體會到人類不是機器的奴隸,而是創造機器的精神來源。

如同化學的情形一樣,物理學也是從現象方面來論述。孩子們在十一年級的時候已經進入「無法由感官感覺得到(non-sense-perceptible)」的物理學領域,十二年級的孩子們現在就要探索在光學領域裡的新途徑了。量子理論(quantum theory)在微觀世界(microcosm)中的具體應用和相對論(theory of relativity)在宏觀宇宙(macrocosm)中的具體應用與人類經驗方面結合在一起。首先從視覺開始,透過讓孩子們去思考一些人們已經瞭解到的有關光的事實,並且試著去找出與光的真實性質的關係。與此同時進行的是,透過繪畫,藝術課程可以包含靈活運用歌德的《顏色學(亦譯:色彩論)》(Goethe's Theory of Color)。關於一個人的立足點的問題就變得非常重要。孩子們遇到的問題包括人類在這個世界上佔有獨特的地位。

繪畫和雕塑方面,藝術課程也讓孩子們有機會去創作出最能表現一個人的身體部位:頭部。透過繪畫、雕塑,或者石頭雕刻,孩子們賦予他們自己的頭部一個顯而易見的外形和難以弄錯的表情。從事這樣的創作可促使孩子們去思考一些問題,比如說:人類的身體是心靈和精神的一種表達形式嗎? 優律思美也朝著類似的方向發展。在這方面,我們的任務是要找到適合作為一段樂曲或一首詩歌的基本肢體動作的表現形式,這樣我們所描繪的事物整體而言便能呈現出藝術作品的內在特徵與特質。在爲學校全體師生所表演的優律思美舞蹈中,青少年孩子體現了他們可以透過身體的動作和姿勢來表達自己的人格特性。

在十一年級時的解析幾何學中,我們所選擇的方式是從把幾何學當作是一種描述方法進展到把幾何學當作是一種代數形式演算。如今,在十二年級的數學課上,我們走的是相反的路線。透過對幾何學的分析,孩子們從單純的計算方法開始,並逐步走向微分學和積分學的學習體驗。藉由學習“微分係數(differential quotient)”的概念,孩子們開始意識到數學學科中的一個新領域。除了能夠應用這些知識之外,孩子們也應該去理解和體會。只有在這種情況實現的時候,我們才可以在計算方法中加入幾何圖形。透過從方程式中推導出幾何圖形以及從幾何圖形中推導出方程式的方式,我們竭盡所能去激發孩子們內在的活力,同時也讓他們對數學的某些特性有所理解。這對孩子們掌握應用物理知識具有重要意義。關於這一方面,我們也可以證明,同一類型的方程式都可以用各種不同的方法推廣到應用物理學,例如:光學、電學、力學、宇宙航行等。透過漸漸了解積分學的基礎知識,孩子們會意識到,在高等數學的領域裡,一個數學運算過程可能對應著另一個完全相反的數學運算過程,這更進一步地展現了數學領域的可理解性。 根據孩子們十一年級時所學習的內容,我們可以安排另外一門關於投影幾何學(projective geometry)的主(要)課程,這門課程是建立在透視幾何(perspective geometry)或球面幾何(spherical geometry)基礎上的。如果投影幾何學課程是按照這種方式去進行,孩子們就會因此而了解在建築學主(要)課程和藝術考察中透視畫法的應用。球面幾何學可以是天文學或地球方面的知識。 對於第二門數學主(要)課程來說,另一種可能性就是,在對這門課程進行全面的概述、在探討幾何圖形的原理的過程中,我們將數學、植物學、天文學、胚胎學和幾何學結合在一起。這很大程度上將依賴於全班學生整體的成熟程度。

在十二年級工業方面的實踐性課程期間,孩子們所要學習的是‘公差(tolerance)’的概念,與他們在十一年級社會服務工作方面的實踐性課程期間所接觸到的概念是完全不同的。在工業界裡,他們所接觸到的‘公差’概念可能與金屬製造工廠在其生産的過程中機械加工技術的精確性有關係。在這段工業方面的實踐性課程期間(持續數週的時間),孩子們獲得了各種不同的經驗,這些經驗與他們的工作、和他們一起工作的人們密切相關,也可能與他們自己有關。這段實踐性課程的目的是讓孩子們‘從頭開始(from the bottom up)’逐步地了解經濟生活和工業生活。孩子們體會到與他人為工業上的共同目標攜手合作的真正含義。他們了解我們這個現代化社會因其勞動分工所面臨的機遇和存在的問題。他們可以看出在生產過程中的某個環節所犯的錯誤對整個生產過程的影響。此外,他們也有機會去學習如何正確地使用工業機械設備、如何檢查生產物料以及操作其他的控制裝置。他們從自己的經驗中了解到要在工作與閒暇兩種截然對立的極端之間創造出一些空間來從事有意識的、有創造性的腦力活動是需要很大毅力的。因此,這段實踐性課程實現了種種不同的教育任務。工業方面的實踐性課程之外的另一種選擇是在商業機構或部分的服務性行業中的實習工作安排。這些實習計劃的中心課題是讓孩子們去體驗工作中道德層面的問題以及如何滿足他人的需要。

十二年級的班級戲劇展現出每一個孩子對整齣戲劇的責任,也說明了利用個人能力的綜合表現努力去實現共同的目標所能取得的成就是超乎想像的。這是最後一次,孩子們在演出重要的戲劇、歌劇、音樂劇、歌舞表演等的過程中感受到整個班級的潛在力量。除了進行幾種表演形式的演出之外,或許還包括雙重角色的分配,台詞、手勢、音樂、唱歌(也有可能是優律思美)、戲劇導演、舞台布景、舞台燈光、製作節目表(單)及海報等-所有這些工作都必須進行管理。

有些華德福學校讓孩子們從事一些大型的個人專題研究,以此結束十二年的學校教育。每一個學生開始進行長達一年的專題研究,其中包含了一個實踐/藝術性的主題和一個理論性的主題(涵蓋多門學科)。除了日常的學校課業以外,在這一整年當中,這項工作是在導師或專題研究指導老師的幫助下進行的。這些專題研究的具體成果會在一場展覽會上展出,或是在一場下午或晚上的表演中演出。孩子們在大眾面前針對理論研究部分發言之後,接著是一場討論。以適當的形式提供這些演示是十二年級學生專題研究的另一種表現。

為了與十二年級課程的基礎知識保持一致,這就需要把許多不同的觀點與主題結合起來,藝術課程主要是以作爲一種世界性的藝術形式的建築學為題材,其中所有的藝術都可以融合在一起,以便創作出包羅萬象的藝術作品。對藝術和美學進行哲學思考是十二年級的一個重要課題。哲學的發展歷史和世界上各種宗教的比較研究可以提供孩子們人類的精神活動的概要性說明。十二年級的課程內容,代表著十二年的華德福學校教育,從這種意義上說,是爲了促成‘了解人類(getting to know the human being)’的目標的實現,由魯道夫‧史代納在西元1920年提出的:

    從認識世界當中,人類找到了自己;
    從了解自己當中,人類發現自己找到了這個世界。
    (Knowing the world, the human being finds himself,
     and knowing himself, he finds the world revealed to him.)

results matching ""

    No results matching ""